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专题研究: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 社会网络视角下应市教育驱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杜陵江;张生;陈星宇;李渊;江华明;刘进;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视角为分析框架,探讨应市教育如何驱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与机制。通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揭示了社会网络结构在改革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发现,应市教育通过目标协同、需求导向和产业适配推动社会网络初始化,促进了多元主体(政府、学校、企业等)的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改革实践表明,共建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等模式,有效强化了网络连接,优化了专业群建设与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适配性。数据表明,改革后学校的社会网络密度显著提升,校企合作数量增长393%,学生就业率从85%提升至97%。研究提出,社会网络机制通过信息交互与多主体协同,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资源分散、校企合作不足等难题,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未来研究可扩展至不同区域与类型的院校,进一步优化协同机制与政策设计,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5;No.16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思政教育

  •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研究

    贺桂祯;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通过问卷调查,梳理分析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现状,审视当前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尚存在廉洁意识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廉洁意识培育流于形式、廉洁意识培育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廉洁意识培育合力不够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五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v.35;No.16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人工智能时代“双问题链”互动模式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唐诗茹;岳家斌;楚钰莹;

    “双问题链”互动模式脱胎于传统问题链教学法,是对传统问题链教学法优势的深入挖掘与超越,能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革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目标。运用“现实热点-理论知识”问题双链互动,创新传统“线性模式”问题链,从帮助“问题凝练”、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教学自信”三个维度,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然而,在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时,依然无法避免地会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主要有跨学科知识整合与信息过载问题、过程性学习反馈与评价机制问题、教学角色功能转变的适应性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明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探索与创新无法一蹴而就,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地发力与不断地完善,始终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2025年03期 v.35;No.16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立法必要性与实施进路——基于地方立法的思考

    王艺潺;赵士谦;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生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尽管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多项防治校园欺凌的政策文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持,现有措施多为应急性、暂时性,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治理机制。本研究试图通过陈述与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与现状,从地方立法的视角探讨治理校园欺凌的合理性。在策略上,从法理原则、立法技术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校园欺凌地方立法的实施进路,试为校园欺凌的治理建言献策,也同时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与相应的法律保障。

    2025年03期 v.35;No.163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师生发展

  • 新时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要求、现状分析和优化策略

    邹晶晶;

    基于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新时代高职院校需打造一支能够支撑具有“六力”职教强国建设的师资队伍。整理分析四川省首批“双高”院校中期自评报告发现,我省22所“双高”院校在师资结构、培养与发展、师德师风建设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此,需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双师”素质,为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03期 v.35;No.16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龚光军;何知晓;柏雪;

    在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题中要义、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中“认定条件不契合师范专业实际”“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培养培训效果欠佳”等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精准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多元充实‘双师型’教师配置,全面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

    2025年03期 v.35;No.16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职教本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三主体、五对接、两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王占锋;唐敏;周沁沁;

    在大力发展职教本科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职教本科专业也得到了发展,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进一步探索。为此,我校通过分析普通风景园林本科、高职风景园林设计和风景园林职教本科专业的不同,确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风景园林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三主体、五对接、两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实践该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2025年03期 v.35;No.16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黄丽娟;

    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问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如何跳出传统的职教模式,探索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本研究通过界定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和归纳了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现状,基于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提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2025年03期 v.35;No.163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分析——以S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邱小芳;陈欣;胡淼;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承载着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的集中体现。学生是践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象之一,同时也是评判和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通过对S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师范生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不高,因此提出从增强学生专业认同、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教学投入等方面着手,提升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

    2025年03期 v.35;No.163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跨界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钱铮;蒋婧;

    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正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创新驱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与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并在“跨界融合”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跨界融合”优势,从创新创业文化的四层次,即完善制度文化、夯实物质文化、建强精神文化、弘扬行为文化入手,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和发展路径,对于促进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35;No.16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程与教学

  •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视阈下的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启示

    李博;陈自然;何旭东;张宇红;张莉萍;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增设了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本文就该项目的内容结构、标准规范、选手能力要求以及评分方案等进行研究。从加强校企合作、调整专业教学标准、引入国际化教学标准、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方法,从而使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人才竞争力。

    2025年03期 v.35;No.163 64-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与管理

  •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启雨;杨丹;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直接关乎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建成。通过调查贵州省793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发现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存在园所缺乏明确发展规划、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家园社三方合作力度不强、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政策支持;发挥园长领导作用,引领示范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动力,加强优质公办园帮扶力量;打造家园社合作共同体,促进参与主体积极互动。

    2025年03期 v.35;No.163 70-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社会经济与职教服务

  • 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

    资金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核心资源,是各项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运用,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了资金运用的始终,尤其是在当前财政过紧日子的新形势下,实施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现状,结合四川片区内的多所高职院校调研结果,梳理出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财务预算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不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提高执行效率,力求预算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2025年03期 v.35;No.163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健美操与女性赋权:都市女性群体的身体实践与自我认同

    金显春;

    本研究以性别研究为视角,聚焦都市女性群体在健美操运动中的身体实践与自我认同,探讨其在女性赋权中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分析,对30位18-45岁的都市女性健美操参与者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健美操显著提升了女性的身体能力,包括身体意识的觉醒、运动能力的增强以及身体美学的建构;同时,在自我认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女性在个人身份认同、社会角色认同和职业发展认同上实现平衡与提升。基于赋权理论的分析表明,健美操通过身体赋权、心理赋权和社会赋权三个维度,赋予女性更多选择权与生活机会,推动其在社会中获得更大自由与权力。研究建议从政策支持、社会推广和个人发展三个层面,提升健美操运动对女性赋权的支持力度,为女性的自我认同及其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更多帮助。

    2025年03期 v.35;No.16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发展的时代价值、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张庆飞;段芙蓉;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乡发展均衡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成为新时期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关键策略。而乡村体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托系统的文献回顾、深度访谈与案例分析,通过探讨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多维度时代价值,阐释乡村体育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而探索体育活动在助力乡村居民创建美好生活、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体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乡村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期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助推乡村体育走向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2025年03期 v.35;No.16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语言文学与文化艺术

  • 新见宋辽金元墓志俗字例释

    杨雨环;何山;

    墓志材料受到字形讹变、书写风格和产生时代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多俗字,常规者有之,生僻者亦有之。志文释读整理成果中,两类俗字都存在缺释、误释问题,以后者为甚。原因在于不明俗变通例、未能识典破典、不辨通假等。宋辽金元墓志虽然时代稍后,传承俗字较多,疑难俗字有所减少,但俗字问题依然是志文释录的主要障碍之一。已有墓志整理成果常见俗字缺、误现象,值得考辨补正,以还原志文原貌,便于科学利用。本文选择新见宋辽金元墓志中的11则缺释或误释的俗字,进行综合考察,同时校正因俗字识辨不当而引发的句读等问题。

    2025年03期 v.35;No.163 93-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豎”作詈语重考

    张祯真;

    “豎”在古汉语中常作詈语,表示骂人或轻蔑义。而对于“豎”为何有轻蔑之义,学者或以为从构件“臣”得义;或采用“右文说”,认为与声符“豆”有关。通过考察相关语词的音义关系,我们认为从“豆”得声之字多有“短小”之义,“豎”因此有短小义,引申表示轻蔑之义,这也正体现了中国詈语词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尊卑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因素。

    2025年03期 v.35;No.163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叄)千唐志斋本释文误漏订补

    黄波;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叄)千唐志斋本释文,存在部分形近讹混、误释典词等现象。考其缘故,主要是未审词义、未辨形近、未明典词、未分异体、未分常见字形变化等。比刊墓志拓片及释文,结合现有文献材料,本文将从汉字构造原理、字词关系、字际关系与墓志及典词常例等对该卷墓志释文中的误释漏释勘正补缺,以便使如此珍贵材料更加贴近原貌。

    2025年03期 v.35;No.163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轼檃括词和集句词中“以诗为词”的破体与辨体意识

    陈彦宇;

    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在将诗歌转为词作的十二首檃括词与集句词中尤为突出。他通过在词律上改拗为顺,在词乐上选择豪放词调、清化婉约词调,在内容上淡化恋情、突显主体,在手法上多用比兴等方式推进诗词的破体变革。但与此同时,苏轼又保留了词的基本音乐节奏,将与词风格相近的晚唐诗作引入词中,实现破体与辨体平衡统一。

    2025年03期 v.35;No.163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珠玉词》看晏殊的惜时意识

    蹇世敏;王晶瑾;

    在晏殊的《珠玉词》中,感时伤怀是屡见不鲜的情调。他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离多聚少产生淡淡的哀愁,亦包含着对时间的理性思考。从晏殊的《珠玉词》中探究其惜时意识,首先从物衰而感时逝和离合生死之思两个层面进行作品分析,由其感时写作到挖掘其惜时意识的形成和内涵,进一步感受晏殊哀而不伤的词风以及对珍惜时间的理性思考;其次从客观物质、主观性情两方面剖析其惜时意识的形成原因,从晏殊的惜时意识中,体会晏殊对感情、生命的理解和体悟。

    2025年03期 v.35;No.163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探析罗邺诗歌之“格高”特质及其成因

    林凯利;

    罗邺是宋初西昆体诗歌的取法对象之一,因此,后人在探讨罗邺诗歌特色时,多倾向于关注其与西昆体相似的清丽工律之特色,却鲜少关注到罗邺诗歌中与西昆体不同的特色,如言理与批判讽刺有力结合、情感表达真切直率。这些迥异于西昆体的特色,正是形成罗邺诗歌“格高”特质的内部因素。统治集团的衰微,罗邺与罗隐、贯休、方干等诗人之间的互动,这两点是造就罗邺诗歌“格高”特质的外部因素。罗邺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人,认识罗邺诗歌的“格高”特质,不仅深化了对罗邺诗歌的理解,更是为反驳晚唐诗“格卑”的论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5年03期 v.35;No.163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鲁迅早期作品漂泊书写中的现代性精神探究

    张印;周军;

    鲁迅早期作品中不少写到“漂泊”,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鲁迅作品的漂泊书写中,不仅选择了萧瑟苍凉的环境与意象完成了“漂泊”空间的建构,同时也明显地展现了对现代性精神的追求,并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不仅揭示出社会落后、民众麻木愚昧的根源,也展现出希望的所在与寻求的方法。总之,鲁迅以其独特笔力与深刻的思想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漂泊”书写这一母题,展现了其对现代性精神的追求与思考。

    2025年03期 v.35;No.16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沫若新诗的跨界书写及语言符号的图像化倾向

    王红;罗谢琼;

    在废文言、兴白话的推崇下,自由诗开创了白话写作的先锋。相较于胡适尝试写作的白话新诗,郭沫若进一步推进了新诗形式与内容更加自由、多元的可能性。郭沫若在以《女神》为代表的自由诗中,尝试语言和学科的跨界书写,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并在“五四”重科学实业的口号下,跨学科地将科学引入新诗文学,为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启示。同时,郭沫若的新诗呈现出图像化倾向,在体式上为中国“图像诗”的写作拓展了空间分布和视觉效果。

    2025年03期 v.35;No.163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人无“完人”:论福克纳小说中残缺身体的深层隐喻——以《圣殿》《八月之光》为例

    黄晓燕;

    在福克纳专事经营的约克纳帕塔法王国中,《圣殿》和《八月之光》两部小说看似描画了理想美好的生活场域,实际却勾勒出危机重重的荒原世界。生活于此,个体也不由得充满了畸变,断头、焚身、阉割等残缺身体书写在福克纳小说中屡见不鲜。作家对人无“完人”的极致迷恋,无意间成就了最为诡异的丑态典型。借助文学放大镜的精密解码,人物有违常态的身体崩裂,或可通达美国种族文化观念的激烈冲突,进而嗅闻出福克纳小说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感性重塑意味。

    2025年03期 v.35;No.163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技术与应用

  • D-S证据理论优化模型在煤矿生产物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陈夏;武学艺;

    煤矿生产物流安全评价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为将专家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研究且综合不同的数据源,设计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优化模型的安全评价方法.此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证据理论并研究了证据的不确定性问题和证据间的相互冲突问题,通过借助层次分析法的理念分配权重,建立优化模型,从而消除证据间的不确定性和相互冲突,同时对不确定信息的描述采用区间估计,而非点估计,在区分不知道与不确定上显示出很大的灵活性,所得结论比单一的信息源更具有可靠性.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以某地煤矿生产物流系统安全评价为例,进行算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D-S证据理论优化模型能有效地对煤矿生产物流进行安全评价.

    2025年03期 v.35;No.163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BIM技术钢结构厂房外墙金属岩棉夹芯板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以R项目为例

    陈继强;王振杰;杜勇刚;席田;板珂芹;

    随着建筑业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在钢结构施工中新型应用的信息集成平台.本文着重探讨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建设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有效的钢结构厂房外墙金属岩棉夹芯板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二次返工和材料节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施工技术的施工效果较好,符合施工标准的技术要求,这一技术研究成果不仅为钢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而且对推动钢结构施工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03期 v.35;No.163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铁十字换乘车站近接施工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

    孙涛;

    地铁枢纽换乘车站通常设置于城市中心地带,往往具有深埋、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等特点,对工程建设来说是极大挑战.依托宁波地铁十字换乘车站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手段对换乘车站变形控制标准、控制措施等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数值模拟,制定施工变形控制标准,其次在对新旧车站结构衔接部位事先采用注浆封堵、负三层结构进行堆载反压措施的前提下,就非对称实际开挖全过程进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既有车站竖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但均在安全控制范围内,说明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措施较为合理;在换乘衔接位置通过设置注浆封堵可有效控制渗漏水发生,进而保证后期施工操作有一个相对干燥的空间;坑底隆起对换乘节点的竖向带动作用是引起既有结构产生上浮的主要原因;考虑换乘车站结构复杂、施工工艺繁琐,单独制定一个变形控制指标过于笼统,在变形预测分析基础上,基于分步、分级的原则细化施工过程得到的变形控制标准更有利于指导施工.

    2025年03期 v.35;No.163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常设“特约稿件”“专题研究”“思政教育”“师生发展”“课程与教学”“教育与管理”“社会经济与职教服务”“语言文学与文化艺术”“技术与应用”等栏目。是全国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报”“第四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现竭诚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征稿,并将来稿相关事宜敬告如下:

    2025年03期 v.35;No.16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本刊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细则(修订)

    <正>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2007)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规定,本刊对文稿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著录作如下要求,请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照此书写与著录。(一)注释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及论文中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或说明。篇名注包括论文产出背景、基金项目等。作者注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或位址、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2025年03期 v.35;No.163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